杏彩体育下载

农发行浦城县支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中国好粮油”的调研报告

【概要描述】

农发行浦城县支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中国好粮油”的调研报告

【概要描述】农发行浦城县支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中国好粮油”的调研报告

详情

  随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粮食生态、安全、营养、健康以及文化的要求慢慢的升高,逐步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域”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将以“粮头食尾”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城镇和乡村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让国人“吃出健康”、促进广大种粮农民和粮食公司制作优质粮油的积极性,在优质优价中增加收入。近年来,浦城县政府为加大农业发展生产力度,巩固粮食安全和品牌建设,制定《浦城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实施方案》,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要在行动中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助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

  浦城县是省级扶贫县之一。浦城县地处福建省最北端,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自古有一条仙霞古道纵贯南北,为中原入闽第一关,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交通要道。全县疆域面积为338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为2个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一个农场,一个良种场。2017年末,户籍人口43万人,非流动人口为30万人。改革开放后,被省政府定为福建边界贸易重点县,G205国道连通南北,S302省道东接海港,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全县,是福建“北大门”。

  浦城县是全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和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素有“闽北粮仓”之誉,也是“中国丹桂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剪纸之乡”“中华诗词之乡”,2011年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被国家列为产粮大县,是福建省最大产粮县。县内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粮食种植以稻谷为主,稻谷生产占全县粮食生产的80%以上。

  1.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浦城县实施好粮动提供有力支撑。浦城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是我县的骨干产业。多年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把优质粮食品种科技推广作为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发展的切入点。积极加强同福建农林大、上海交大、福建省农科院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协作与联合,建立了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先后引进种植的优质稻谷品种有“甬优9号”“中浙优8号”“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T两优明占”等5个优良品种。县内粮食加工业实力丰沛雄厚,有以福建旭禾米业为代表的省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以福建浦之玉米业为代表的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有粮食加工公司2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20多万吨。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我县实施好粮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独特地理天气特征情况造就粮食之天材地宝。浦城县地处武夷山脉和仙霞山脉的交汇处水注三江,为闽江、钱塘江和赣江源头,山清水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最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天气特征情况,造就粮食的天材地宝—浦城大米。浦城大米质量优良,具有色泽晶莹、粒粒熔香、口感香甜的独特品质,深受闽、浙、赣、粤地区消费者喜爱,自古就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的说法,浦城县是福建省第一粮仓。围绕发展与推广优良的福建浦城大米,是我县实施好粮动的重要内容,目前,浦城大米已被列入“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成为福建省入选推广的七个农产品之一,在央视农业频道播出,浦城大米的宣传与品牌建设已逐步对全国,为打造“好粮油”建设提供良好机遇与基础。

  3.丰富历史沉积与文化渊源助力发掘“浦城味道”好粮油新产品。浦城有着1820年建县历史,是历史背景和文化、中原文化入闽重要走廊,古闽越文化发源地,浦城拥有: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丹桂之乡等城市名片,浦城剪纸、闽派古琴、丹桂茶制作流程与工艺等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北连中原,南接闽海,闵汉文化在此交融成就了人杰地灵的浦城。人才辈出,堪称“文化名邦”,自唐宋以来,先后出了8位宰相、20位尚书、21位侍郎、172位进士。南朝大文豪江淹在此留下“梦笔生花、江郎才尽”两大流传千古的成语;宋代理学宗师朱熹,在此地启蒙;陆游、徐霞客、林则徐等名人墨客,都在我县留下挥之不去的文化印迹。处处显现闪亮的文明,丰富的文化渊源使我县具有的独特魅力,促进发掘“浦城味道”、承载文化价值的好粮油新产品。

  一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缺乏后劲。由于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老化,没有相应的水库或排灌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做支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科学技术手段不发达,高标准农田品质不多,难以形成规模。二是农业科研经费不够充裕。缺少农业科研经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等。由于政府财力不够,政府、社会、企业对农户和农业的投入也不多。在建立国家、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财政、金融、税收、农产品价格补贴等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够,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虽然目前农业产业体系调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层次不高;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农产品增值困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够先进,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缺乏科学的区域布局等等。二是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持续提高。人均自然资源少,加上在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没有正真获得有效保护,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三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信息、互联网+等服务不够到位。农业服务体系长期以来以推广和服务为主,目前,农业服务体系存在队伍膨胀、负担较重、服务能力偏低、市场组织化程度偏低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不高等很多问题,较难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要求。

  从浦城县这个省级贫困县常驻人口构成情况去看,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人力资源配给结构的失衡。一是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居城镇,农村劳动力素质显而易见地下降。高学历人才难以留居本地,使农村发展遭遇了后期乏力的困境。同时,由于连带的资金流出,削弱了本地市场的消费能力,从而让农村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渐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如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健全等。这些都造成农村人口流失,缺乏在新形式下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地区发展不平衡、各福利项目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等诸多问题,致使农村居民公平享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果的权利收到一定影响,抑制了农村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

  农村交通条件问题使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浦城县乡镇地域分布较广,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健全,农村公路不够完善,对外连接依靠单一的公路,无另外的交通方式,造成农产品对外流通渠道不畅。二是目前许多乡镇以个体贩运户,规模小且不稳定,区域市场发育不全,大宗农副产品难以及时有效地销售出去,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的流通要求。交通运输是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产业,是连接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血脉”,更是降低生产要素转移成本的必要环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节约公司制作成本,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没有大交通就没有大发展。

  以福建旭禾米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集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科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是目前闽北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的粮食加工公司。近年来,旭禾米业公司不断加大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生产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计划在未来的3-5年内不断延伸其产业链,发展稻谷深加工行业,主打品牌产品,逐步推进浦城县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园建设,打造集粮食种植,大米加工,发电,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粮食产业园。随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旭禾米业虽已与我行及农行、邮储银行、建行等银行建立了信贷关系,但是任旧存在收购、经营资金紧张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出现类似融资需求情况的还有福建省珑闽米业有限公司、福建浦之玉米业有限公司等民营粮食企业,如何高效、精准、优质地向这类公司可以提供信贷支持是下一步需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方向。

  一是围绕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做好粮食收购储备核心业务。二是为福建旭禾米业有限公司持续提供优质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园项目等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工程,助力浦城打造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大米品牌。据统计,2018年该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直接带动水稻种植6万亩、农户6000多户,其中贫困户110余户,带动粮农人均增收2400多元。三是加强粮食库存监管。按月开展粮食库存安全检查,坚持“有仓必到、有粮必查”,切实维护粮食安全。

  2005年,支行向旭禾米业有限公司投放了首笔100万元粮食购销贷款,14年来支行对该企业的信贷支持从未间断,企业贷款金额从100万增长到800万,2016年1月,农发重点建设基金以投资的形式,按年化1.2%的收益率向企业注入了3000万元用于浦城县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园项目项目资本金,更是为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此外,支行有关人员积极走访辖内发改委、粮食局、农业局等政府部门了解企业信息,实地走访多家民营小微公司进行调查,对照小微企业准入标准和“三品四率五表”的重要指标,2019年向福建珑闽米业、浦之玉米业有限公司投放农业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共计500万元,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行充分的发挥产粮大县优势,精准对接重点粮油生产企业资金需求,第一时间组织业务骨干加班加点,及时启用应急贷款绿色通道,在省市县三级行的合力联动下,累计向福建旭禾米业有限公司、福建浦之玉米业有限公司审批投放专项再贷款2900万元,用于支持公司制作采购大米、稻谷等物资。其中,单笔贷款从受理到调查、审批、投放仅用2天时间,以“农发行速度”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保障防疫期间市场粮食供应,用实际行动守护民生“米袋子”。

  针对当前浦城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行助力打造“中国好粮油”品牌将开展以下工作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最终效果来看,对于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粮食产量效果非常明显。我行近年来多次组织人员到管厝乡里林村开展实地调研,从调研组走访了解的情况去看,主要是围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地方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到国土、林业、水利、农业、农发办等各个部门,补贴资金也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各个条线独立负责,对于项目的实施难以整体推进。二是每年补贴资金到位存在不确定性,以浦城县为例,浦城是属于福建省产粮大县,享受全额上级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地方财政不需要配套资金,但是任务下达给当地后,相应的上级补贴资金却无法足额到位,而且对后续到位的时间也无法明确,因此不仅制约了地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度,而且后续到位资金的不明确,也制约了地方政府和部门通过寻求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弥补的积极性。对此,需要地方政府进行组织协调,不仅统筹解决整体建设问题,同时也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安排问题。今年以来,经过支行多次走访县政府、财政局、土地局、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积极对接浦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宣传和推广农发行农地信贷的有关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县政府指定财政局、土地局和农业农村局负责高标准农田、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项目与农发行对接,一同研究和协商有关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工作。

  对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地方政府要转变思想观念,立足于长效,摆脱固定资产投入就一定要短期内对经济发展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观念,要着眼于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长远来考虑。目前,支行结合浦城县真实的情况和前期营销走访,将重点做好浦城县上水南安置小区项目、仙芝科技国际交流中心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工作,继续跟踪培育浮盖山景区开发旅游扶贫项目。通过加大对浦城农村基础设施信贷支持力度,瞄准乡村振兴关键环节,为这片红土地在人居环境、旅游、产业建设等方面注入金融活水。

  2017年以来,总行在山西吕梁深度贫穷的地方试点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吕梁模式”,利用中发34号文件明确“支持贫穷的地方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对金融资源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把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农发行的专业优势和贫穷的地方资源优势充分结合起来,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撬动农发行5-10倍的信贷资金投入,按照基准利率、信用方式支持当地特色产业扶贫和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该模式的成功运作,将成为服务脱贫攻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对破解贫穷的地方产业扶贫信贷投入瓶颈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推贫穷的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和示范效应。

  按照浦城县政府“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实施方案,浦城县计划通过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方式,收购5万吨中国好粮油浦城优质稻。为越来越好的支持地方粮食收购,支行下一步计划以风险防控为前提、市场为导向,在支持粮食收储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有购销企业组织市场化收购,通过支持国有粮食购销公司与粮食加工公司合作的模式,共同支持省、市级粮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大做强。针对目前办贷流程审批权限在省分行,建议逐步优化办贷流程,审批权限下放至市分行,以便更高效率支持粮食企业未来的发展。(文/吴霖)

杏彩体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