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山西省冬小麦播种任务全部完成

【概要描述】

山西省冬小麦播种任务全部完成

【概要描述】山西省冬小麦播种任务全部完成

详情

  11月12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播种冬小麦807.9万亩,超额完成播种任务。从主产区出苗情况去看,土壤墒情较好、适墒播种面积大,呈现“苗齐苗匀苗壮”的良好状态。

  今年我省大面积推广“玉米适度晚收和小麦适度晚播”的“双晚”技术,提高了玉米产量,因此,冬小麦播种普遍推迟7天—10天,全省基本不存在旺长现象。

  由于今年秋季气温偏高、土壤墒情好,秋播小麦田杂草预计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印发《2023年秋播小麦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做好杂草防控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和粮食供应安全。要求各地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坚持“综合防控、治早治小、减量增效”的防治原则,突出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恶性杂草,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重点抓住冬前杂草敏感期,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措施为重要手段,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实现秋播小麦田杂草绿色可持续防治的目标。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圆荣表示,下一步,要抓好小麦冬前田间管理,强化技术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确保壮苗越冬、安全越冬。同时,谋划2024年单产提升工作,组织各项目县科学制定大豆、玉米、小麦、油料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项目实施方案,逐步的提升我省粮油单产水平。(记者王秀娟)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人员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本期带您走近五位科技工作人员,在他们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里感受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

  11月底的北京,寒风凛冽,北京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共展出200余项“硬科技”“黑科技”成果,吸引了近5000人次参观。

  “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

  1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丝路电商”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高品质的产品“触网”。

  该院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套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线

  针对电子废弃物种类变化,应及时作出调整《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处理目录》,对现有持证资质拆解处理企业建立企业动态评估机制。

  我们要运用好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更好激发“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潜力和活力,逐渐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11月24日至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全国文物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文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这些成果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

  习强调,“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学技术强国,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随着科普传播平台越来越丰富,为了贴近更多的年轻人,刘嘉麒把科普阵地搬上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卸任中国科技馆馆长职务后,王渝生成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一员,应邀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成为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寒潮天气,气温骤降,呼吸道疾病进入冬季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冬季呼吸道疾病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近日,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学技术创新的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学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不只与广袤田野上的劳作和丰收有关,还与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密不可分。

  谢明明说,为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科技馆除将日常工作表现纳入考核外,还想方设法为科普辅导员创造成长条件。”孟永祥介绍,在继续做好“馆校合作”同时,还希望进一步做好校内、校外资源的融合衔接,激发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的潜力。

  匡廷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留影。这让匡廷云对农业研究产生了兴趣……1952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匡廷云毅然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土壤农业化学系。投身科学事业六十余载,匡廷云始终用热爱与奉献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并将这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23日18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网络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