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 科学时报:物种保护“迫在眉睫”的任务

  • 上架时间: 2024-01-13 |   作者: 杏彩体育下载
    如今,我国冬虫夏草年产量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10%,在40%的原产地,冬虫夏草已经几乎绝迹。
  • 联系我们
产品描述

  如今,我国冬虫夏草年产量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10%,在40%的原产地,冬虫夏草已经几乎绝迹。

  生物物种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这些物种所携带的遗传资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为保证未来30年世界80多亿人口有足够的食品,必须使粮食产量增加75%,这就使得保护物种资源任务,在解决粮食危机的大背景下,更显得迫在眉睫。

  综观我国物种资源的现状,其中种种触目惊心的数字与生境,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迫在眉睫”的含义。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是世界农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世界栽培植物四大起源之一,具有“花园之母”的美誉。我国的高等植物共有470科、3744属、30491种。就种数而言,我国植物的丰富性仅次于马来西亚、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将近半数植物具有经济价值,约为1.5万种,具有能源开发价值的约为4000种。

  从动物资源上看,我国哺乳动物物种数目居世界第三位,而鸟类和两栖类动物同居世界第六位。生活于我国长江的白暨豚是世界5种淡水豚类中最濒危的一种,生活在长江中的另一种豚类江豚,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

  我国是微生物资源大国,微生物种数约占世界的1/6。目前我国境内分布的全部药用真菌种数尚不确定,根据中科院微生物所应建浙在1987年的统计记录,我国药用线种,而近年来已证实的、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线种。根据中科院微生物所另一位专家卯晓岚的说法,我国已证实具有药物活性的线种。

  在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物种资源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种子植物中,特有种子植物有14939种,占到了我国全部种子植物的52%,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两省。

  我国特有哺乳动物110种,特有鸟类106种,特有爬行动物178种,特有两栖动物252种,这些特有动物80%以上集中分布于我国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西南山地、大陆沿海的陆缘岛,属于东洋界种类。

  在微生物方面,已经发现的特有微生物约2000种,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当属冬虫夏草,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而另一种著名抗癌真菌牛樟芝,则仅产自我国台湾省。许多特有微生物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占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同时,我国面临的物种保护压力也是相当艰巨的,根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2003年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我国有422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哺乳动物81种、鸟类75种、鱼类46种、爬行动物31种、植物184种。在该组织2007年更新的《红色名录》中,更多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被写进了严重濒危的名单。

  对此,相关专家觉得,我国的物种资源除了由于人口增长、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丧失”严重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其他许多物种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已成为发达国家猎取物种资源的重要地区”,从而导致了物种资源的严重“流失”。

  2007年6月,第14届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的、受国际贸易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生物名录CITES附录中,我国的1999个动植物种名列其中,占到了CITES附录所收录的物种总数的6%。

  在2007年10月发布的《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中,对保护区的建设与完善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从目前的真实的情况看,相关有经验的人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尴尬局面。

  据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已经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超过2500个,总面积15000多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占地9300多万公顷。再加上具有保护区性质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等,保护区总面积占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17%,从表面数字上看,我国保护区的占地规模远高于全球保护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2%的平均水平。

  然而,在对这些保护区的有效性进行深入考察时,让人们失望的是,由于管理质量的严重缺陷,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只是徒有其名:一些地方蚕食保护区造成生境破碎;一些地区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相当一部分保护区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自养上,弱化了保护区的管理能力。

  从空间分布上看,保护区在分布上也不尽合理,75%的保护区集中在西部荒漠地区,而东部大部分省份保护区的面积比例只有5%左右。

  在考察和分析威胁我国物种资源的种种影响因素时,“人口压力”在这一些因素中显得很突出。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比来说较低,人均国土面积是世界中等水准的1/3,人均耕地面积则是世界中等水准的42%。

  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的资源开发活动加剧,是物种资源面临的最直接的威胁。研究表明,我国90%左右的天然林已遭到破坏。我国最大的3片针叶林区:大兴安岭、长白山地和西南横断山区,70%的天然林已被采伐,各种阔叶林也所剩无几。

  具有经济价值,往往使一个物种面临“灭顶之灾”,许多传统名贵中草药日渐稀少,而一些植物一旦被公布为新型抗癌药物后,立即遭到大规模采伐、破坏。以具有经济价值的微生物冬虫夏草为例,上世纪50年代,冬虫夏草的年产量为100吨以上,上世纪60年代下降到50~80吨,上世纪90年代下降到年产仅5~10吨,而到了当下,年产量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10%,在40%的原产地,冬虫夏草已经几乎绝迹。

  国际贸易活动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松口蘑是珍贵的经济真菌,仅产于我国长白山区和西南地区,1996年,我国出口日本的鲜松口蘑超过6000吨,而到了2007年,已经下降到700多吨。

  除了人口多外,相当比例的人口面临着脱贫的需求,相关有经验的人指出,贫困加剧了对物种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并时常引发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地区因资源利用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环境污染是导致物种资源减少的另一个主要的因素,在海洋环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全国海洋环境监视测定结果为,我国近岸海域大部分区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近海的富营养化,导致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呈上涨的趋势,并造成营养盐结构失调,对渔业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2006年海洋环境质量报告数据显示,2006年未达到清洁海域标准的海洋面积比2005年增加了1万平方公里;而较清洁海域一下子就下降,轻度、中度与严重污染的海洋面积以不同的速率逐年上升。仅2006年,因海洋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可估算的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就超过了36亿元。

  此外,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因素都在物种资源丧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初步估算,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近1200亿元,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6%被外来物种“吞噬”掉。

  任何一种基因的消失,都是不可逆转的损失,有关专家这样认为,生物资源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之一,必须将其放到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上去加以重视,才能确保一个国家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

产品中心